象山同乡网

 找回密码
 新用户注册
搜索

钱敏欢收藏了300多份婚书

[复制链接]
tange 发表于 2013-2-18 10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tange 于 2013-2-18 10:39 编辑

记者 郑丽敏
      “三从一不从,四德缺一德。因妻丁氏不守妇道,凡事不忍不让、多嘴多舌、搬弄是非,虽经劝解,恶总是难改成善。本人在外经商,原指望丁氏替夫行孝,结果适得其反。近日又因家中琐事搞得鸡犬不宁,无奈特书休书一纸,并将丁氏送还丁门,日后听凭娘家发落。男方老少均不干涉,为防生变,立字为据。”
     这份清咸丰五年的休书,和300多份古代婚书一起,保存在我县书法家钱敏欢的家中。说起自己6年来收藏婚书的故事,钱敏欢感慨:“收藏到这些婚书,真的不容易!”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因为找老纸与婚书结缘      
     钱敏欢喜欢练书法,他知道,用老纸写作品更容易出笔墨效果,便经常到旧书店、地摊、特价书店寻找老纸。6年前,在一次寻找老纸的过程中,他发现了一份清乾隆年间的大红婚书。
这份婚书用纸考究,书写规范,金色图案,极富喜庆色彩。钱敏欢打开婚书,竟有近30厘米宽1米多长,看了又看,爱不释手,就花钱把它买了下来。
     买回这份婚书后,钱敏欢仔细阅读文字内容,隐约觉出这是一份男方向女方的求婚书,他脑子里突然萌生出一个念头:“应该还有其它内容的婚书,可否把民间现存的古代婚书都收藏起来?”他被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,随即又给自己打气,鼓励自己去努力试试。
     这里说的婚书并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结婚证书,而是指自唐以来以一定的礼节达成婚姻关系所必需的各种文书。新中国成立后,国家颁布了《婚姻法》,这种婚书便停止使用。作为一种私密性很强的个人婚姻凭证,一般不会流传到市场上。况且,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些纸质的婚书早就破损不堪,抑或随着老人家的去世而被丢弃了。上哪儿去找这些“老古董”呢?
     钱敏欢把目光瞄准旧书摊,也许,在一些旧书里,会夹着婚书。从此,每到一地,钱敏欢都要往当地的旧书摊跑,并委托那些旧书摊经营者帮助留意,发现婚书就马上与他联系。
钱敏欢说,每一份婚书的背后,都有一个收藏故事,每一份婚书到手都不容易。购买的价格也不一样,有些摊主很爽直,随便给点钱,就能把婚书拿走,有些摊主会趁机抬价,一份婚书要花费5000多元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  历尽艰辛收藏婚书      
        为了收藏婚书,钱敏欢利用休息日和出差的机会东奔西走,足迹遍及10多个省。
有一次,钱敏欢和朋友们一起在江西婺源看老房子,他一边看一边向当地人打听“有没有旧婚书”。当地一位老人告诉他:“我家里好像有你要的东西。”钱敏欢马上跟随老人家去他家看。老人七拐八弯,突然走进一扇门,就不见了踪影,任凭钱敏欢怎么喊叫,老人都没有现身。
      还有一次,钱敏欢跟随旅游团到山西,他无心看风景,径直寻找当地的旧书摊。一位旧书经营户告诉他:“婚书有,但要3、4个小时才能拿过来。”可旅游团已经订下了回程的飞机票,为了等待婚书,钱敏欢请导游改签了飞机票,坚持一个人留了下来。
     渐渐的,外地很多旧书摊经营户与钱敏欢熟了,他们发现了婚书,会主动寄到象山,免去了钱敏欢四处奔波、舟车劳顿之苦。经过6年的努力,他已经收藏了300余份婚书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从收藏走向研究      
     钱敏欢收藏的婚书,大都是清和民国时期的,还有几张是洪宪元年的,而清乾隆以前的婚书已很难找到。种类上主要是初婚婚书,也有纳妾、寡妇再嫁、娶童养媳、休妻等婚契。大户人家的婚书尺幅稍大,装帧豪华,金粉或银粉板印,普通人家的婚书相对简单。初婚、纳妾、寡妇再嫁、娶童养媳等婚书婚契的颜色、内容在各地都不一样。婚书不光是男女双方达成婚姻关系各个环节的凭据,也是一时一地经济水平的真实反映,有些婚书其实是卖女儿、卖媳妇、卖老婆的“收据”,只是表达上比较“隐晦”。这300余份婚书,学问大着呢!
       “现代的婚姻靠法律来规范,而古代的婚姻靠礼制来约束,从这些婚书可以看出古代婚姻礼制的大部分内容。”钱敏欢说。
      现在,钱敏欢继续收藏婚书的同时,已着手研究中国古代婚书的“六礼”,正在写《中国旧婚书六礼研究》一书。所谓“六礼”是指达成婚姻关系必须遵循的六个环节,即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,每个环节都有文书凭据,亦即婚书,官府以此作为判定因婚姻而引发的家庭、经济纠纷的证据。钱敏欢对于婚书六礼和婚书式样、材质、颜色、图案以及内容等进行归纳整理,从收藏的原始资料出发,阐述古代婚姻形态和礼制。
(寡妇再嫁)钱敏欢收藏了300多份婚书_副本.jpg (婚书3)钱敏欢收藏了300多份婚书2_副本.jpg (婚书5)钱敏欢收藏了300多份_副本.jpg (童养媳)钱敏欢收藏了300多份婚书3_副本.jpg (休书)钱敏欢收藏了300多份婚书4_副本.jpg
小小鸟 发表于 2013-2-18 11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婚书只是历史记忆长河的佐证。
婚约并非单一的伦理和道德。
自我约束,不管男人与女人都应视作家庭责任和社会公德。
空子 发表于 2013-2-18 14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倒是在东门看到过一份以前大户人家分家产的“分书”,也可算是一类东西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新用户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象山同乡网 ( 京ICP备10005750号 )

GMT+8, 2024-3-28 18:3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xiangshanren.com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